第一百七十一章 接连退出-《造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韩皓的谈判底线就是旧厂区的31.7万平方米土地政府可以拿回去,但要在郊区置换足够土地供中华集团建立新厂使用。其次就是金杯客车的壳资源要保留,政府需要的话可以将h股的华晨汽车移交给对方。再次是政府要退出华晨汽车的股份,至多保留不过1o%股权存在。

    双方彼此之间提出的要求都有一定差距,谈判进程很是艰难。

    民间有“投资不过山海关”的说法,侧面反映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不佳。但对中华集团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,并不惧怕此类因素。

    实际上双方纠结的事项,也是韩皓考量沈京市政府的诚意,来回拉扯的金额虽然看上去很大,但只要中华集团投产后上缴的利税足以很快抵扣干净。

    地方政府不肯让步,一是想尽可能捞回多一些利益,二是害怕担当国有资产流失罪名,在处置上缺乏灵活变通手段。

    按照韩皓的想法,就是要让地方政府打扫好房子再迎客。

    将华晨汽车先破产,把债务问题妥善解决,并安置好员工。中华集团再进来参与重组,将历史包袱甩掉后轻装上阵。

    这也是参考美国通用汽车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处置方案,要想迎来救世主就必须有所取舍改变。

    为此,沈京市政府不得不将此事上报省里,希望能拿到更高层次的许可。

    “吃了眼前亏,今后才能享大福。

    中华集团作为全国屈一指的民营企业,到辽阳省投资是一件大好事。按照他们年产量6o万辆计算,年销售额有望达到5oo亿元,可以继续保持我们省汽车工业支柱的经济结构。

    不求其所有,只求其所在,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展即可。”

    经有关会议研究后,省里主要领导同意了沈京市提出的新方案,决定将中华集团列为华晨汽车重组的唯一对象,并让国有资本依次退出。

    看到了当地政府诚意,为了表示感谢,韩皓答应将中华宝马的第二座合资工厂放到沈京市,专门生产suV产品。

    谈了45天时间不到,双方就敲定了重组协议,今后华晨汽车将就此消亡,改成中华集团东北基地。

    协议具体如下:

    1、华晨汽车先在政府指导下按市场化手段破产,将债务和人员妥善安置。经过债权人会议协商,大家同意接受相当于原价值75%折扣的债务处置方案,今后该债务合计8.2亿元将由中华集团新工厂在未来5年内分笔偿还。原有职工一律全部下岗,可以提前内退或者离职补偿。剩余的人员,中华集团进来后再重新招聘安置。

    2、中华集团以15亿元收购地方政府手中华晨汽车8o%的股权,成为真正控股大股东,地方政府在新公司保留1o%股权。

    实际上15亿元资金只在财政账户上转了一圈,就将专款专用到中华集团位于沈京市开区的全新工厂基础建设。

    3、31.7万平方米旧厂房无偿划给沈京市政府处置,用于华晨汽车工人群体的安置费用。

    政府按3亿元土地征收费用计算来安置补偿工人,将来改变土地性质用于房地产开的话,此片老城区土地价值不少于12亿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