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车改革-《造车》
第(3/3)页
汽车跟高铁不同,就是高铁属于国家级别的采购商品,而汽车则是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购买,已经属于高竞争领域,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灵敏的市场嗅觉存活不了。
如果三家国有巨头之间仅凭一把手互换,以及成立合资公司就能顺利整合的话,那么国企改革就不会从改革开放之处至今喊了三十来年时间。
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应该坚持的道路,韩皓继续坚持自己的发展。
为了进一步鼓励发展汽车自主品牌,在对三大国有车企下决心动手术刀之际,国家在政策扶持方面也不遗余力。
公车改革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要知道轿车一词就是从中国轿子引申而出,除了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。
政府每年的公共支出之中,公车消费是大头之一,每年要消耗1500—2000亿元的财政支出。如果包含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话,这个数字还会增加1000亿以上,成为一笔难以想象的存在。
根据统计,每年国家新增公务用车数量在100万辆之间,按照10万元采购价计算的话,将是1000亿人民币的巨大市场,占到乘用车销量的10%左右。
当然,公车市场基本大多控制在合资品牌手中,最典型就是奥迪a6l成为官车的典型代表。
为了支持国产车发展,国家出台要求今后政府采购要以自主品牌为主,并且要求“坚持公务用车18万元、1.8l排量双重限制”。
要知道合资品牌的中级车基本都在1.8l排量之上,而且价格的话当然也在20万之上,这两个18标准的设立确实为国产自主品牌增加采购创造了便利。
不过为了减轻公车改革阻力,在对国产汽车认定标准上,并不局限于自主品牌如中华、红旗、奇瑞等,而是将在中国生产的合资品牌如一汽奥迪、上汽大众等也纳了进去。
这对中华集团倒是一大利好消息,18万的价格和1.8l的限制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,要知道1.8t涡轮增压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认可,并且18万级别已经属于高配车型。
当然,中华集团最厉害的敌人并不是合资品牌,而是无处不在的地方保护主义。
没有办法,就跟浙海省公车被中华集团垄断,沪江市是上汽,首都是北汽等,地方政府在力所能及范围还是会优先考虑当地汽车品牌,以此支持地方税收大户发展。
幸好民用汽车的市场基本放开,市场之手在无形之中调节,中华集团的产品已经占据主流。
不过,经过认真比价比质,中华集团还是获得了中央直属机关合计200辆新车的采购合同,金额总和超过2200万元。
其中大部分都是搭配了1.8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中级轿车“汉”,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紧凑级轿车“秦”。
这表明了国家中央机关以身作则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决心,国产车经过多年耕耘,盼来了政策春风。
第(3/3)页